Primark的非法勞工‘門’再次證明 ethical consumer的存在只是烏托邦
以低價和時髦聞名的成衣連鎖品牌Primark是英國快速時尚產(chǎn)業(yè)(Fast Fashion)和平價時尚(No-frills Fashion)的領頭羊。源于愛爾蘭的服裝品牌現(xiàn)在已被納入英國ABF公司旗下。除了英國,它在愛爾蘭,荷蘭以及西班牙都有連鎖店。而且該公司繼續(xù)在西歐擴張的勢頭非常猛烈,預計2009年中,德國和葡萄牙都會有Primark的分店。之所以說是快速平價時尚,快速和便宜就和快餐的感覺差不多。“今天買,明天穿,下周就忘了”基本是形容快速平價時尚最恰當?shù)囊痪湓挕?/span>
Primark主要市場定位是:為35歲以下崇尚時髦且經(jīng)濟有限的消費者提供既實惠又時髦的服裝和配件。Primark的成功商業(yè)模式就是基于仿時尚T臺的流行趨勢模再在幾周內(nèi)制作出來相似版本的衣服,最后以最低廉的價格賣出。Primark是通過采用非常便宜的貨源;制作布料和設計都相對簡單的成衣,并且只生產(chǎn)最好賣的幾個尺碼;進貨數(shù)量巨大同時款式也繁多;從而達到薄利多銷和快速運轉。Primark從來不做廣告。公司認為價格本身就是吸引消費者最具說服力的廣告。2008年Primark最銷量最好的明星產(chǎn)品是價值12鎊的皮夾克,因為和GUCCI價值3000鎊的皮夾克極為相似。要說Primark有多便宜,一件外套12鎊,一條牛仔褲10鎊,一條連衣裙8鎊,一個人造革手提包4鎊,一件單色T恤3鎊,一條內(nèi)褲1鎊。這些都還是原價呢,如果到了圣誕等打折的季節(jié),價格還要更低。我見過最夸張的是一雙運動鞋打折后只要1鎊!
如今籠罩在經(jīng)濟危機的陰霾下,消費者普遍開始拮據(jù)消費,無數(shù)英國成衣零售商都已感步履艱難,Primark是少數(shù)幾個銷量不但沒減反而增加不少的服裝公司。早在去年年中,Primark就報道了半年營業(yè)額激增25%達到8.9億鎊的消息,這使Primark坐上了英國服裝銷量第二大的寶座(僅次于Marks & Spencer);同時Primark也因此又多取得10%的市場份額。根據(jù)BBC NEWS最新報道,Primark的銷量由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銷量上升18個百分點,而這段時間對于英國零售業(yè)形是歷史上最為慘淡的圣誕節(jié)。在行業(yè)處于困境時,Primark的良好表現(xiàn)更加證明競爭激烈的服裝零售市場的零和游戲性質,有人贏得更多市場份額的餅,同時就有人丟失好大一塊。
毫無疑問,Primark是經(jīng)濟危機中服裝銷售市場的大贏家。它的成功的確很好的闡釋了土豆效應這個經(jīng)濟原理。就是在經(jīng)濟大蕭條時期,人們會壓縮用于食品消費的開銷,但消費總量卻基本穩(wěn)定。土豆在食品中屬于廉價的大眾食品,當人們收入減少后,就會更加偏向于購買價格便宜的土豆,進而導致市場對土豆需求的旺盛。因此,Primark可以被認為是服裝市場上便宜的土豆,金融危機危機的到來的確壓縮了人們?nèi)粘;ㄙM在衣服上的開支,然而金融危機并沒有改變?nèi)藗儗ι畋匦杵返男枨螅P鍵是消費結構改變了。從另一角度可以看到,做為廉價產(chǎn)品供應商的Primark在銷售額增長方面會成為贏家,取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然后,大贏家發(fā)家的背后又有怎樣不可告人的秘密呢?與其說不可告人還不如說是大家都知道的秘密,只不過是在低價的強大誘惑面前給忽略了。在英國的消費者都應該很了解Primark為了降低服裝成本取得最便宜的貨源在印度采貨,而印度的服裝供應商為了節(jié)約成本低價雇傭平民窟的窮人和孩子加工衣服的事情。Primark的丑聞在去年被BBC Panorama電臺報道過了,還引起群眾的公憤以及各種道德機構的譴責。雖然憤怒歸憤怒,譴責歸譴責,Primark的銷量并沒有因此受影響,依然保持有增不減的勢頭。
Primark的市場份額2003-2007(圖來源為英國Mintel調(diào)查機構的數(shù)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