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外來工
定義
1.外來工:聯(lián)合國把“外來工”定義為人們在某個國家以非國民身份從事某種有報酬的活動,意指
在不同國家或地點之間流動的工作人群。本指南中,外來工包括國內(nèi)民工(在同一國家的不同行
政區(qū)域內(nèi)流動,比如區(qū)、省或市)和國際民工(在國家之間流動)。兩種外來工都會導致個人法
律地位變化。此定義不包含難民或其他離開祖國的人。
2.販賣:指為奴役、賣淫、強迫勞工(包括賣身勞工或債奴)而招募、運送、藏匿或接收勞工。
確定不符合項常見范例
x通過中介機構(gòu)招聘外來工經(jīng)常導致強迫勞工。眾所周知,中介機構(gòu)向工人收取大筆金錢幫他們找
工作,把工人輸送到工作地,幫他們獲得工作簽證和其它許可證。由于很多工人無法負擔這筆中
介費,他們分期用工資償還中介或工廠,使自己成為債奴。很多外來工需要數(shù)月甚至數(shù)年才能還
清債務(wù),拿到全額工資,才能給家里寄錢或自己有所積蓄。
x很多工廠經(jīng)常以“保管”為名扣留外來工個人身份證明文件,例如護照、身份證,導致很多工人
無法隨意使用自己的證件。這使對工廠條件不滿意的工人很難去找其它工作,也限制他們在工廠
四周活動的自由。有些情況下,由于工廠拒絕歸還個人身份證明文件,使得工人無法回家。在極
其惡劣條件下,工人只能離開工廠而喪失護照或其它身份文件。最終這些工人陷入沒有任何法律
身份的窘境,而無法得到任何社會服務(wù)或醫(yī)療服務(wù)。
x外來工與工廠管理人員和本地工人之間經(jīng)常有較大的語言溝通障礙。很多工廠不給外來工提供任
何入職培訓或其它基本服務(wù),即使有也很少用外來工的本土語言。外來工常常對主管的指示不確
定,沒有安全防范意識,也沒有申訴渠道溝通問題。
x外來工慣常被分配到工廠最臟最累的工作,薪水常常低于最低工資或比本地工人低,沒有諸如醫(yī)
療或其它服務(wù)等福利待遇,也不允許休年假或病假。缺勤會被扣工資。普遍要求女性外來工簽保
證書,保證不懷孕。外來工在培訓、晉升機會等方面常受到歧視。外來工在雇用過程中的方方面
面都受到歧視:工資支付雙重標準、無視他們的宗教信仰習慣或飲食要求。很多情況下,懷孕女
工被遣返回家或被解雇而不付工資或回國交通費。
x有些工廠推行強制儲蓄方案,即工廠扣留工資直至工人合同期滿,而只給工人少量津貼供個人花
費,或把工資存入銀行帳號或郵政帳號而工人無權(quán)使用。工廠聲稱不這樣做外來工會把所有收入
花在飲酒、吸毒或賭博上而不剩分文。工廠聲稱這樣做對外來工有益,但訪談工人卻得到不同看
法。工人認為強制儲蓄為工廠提供了安全保障,因為這確保了工人在合同期滿前不會離開工廠,
或者這些儲蓄被用來支付工人回家路費。另外,如果工廠解雇工人或工廠破產(chǎn),工人會失去所有
積蓄。簡而言之,工人覺得落入陷阱,沒有辦法寄錢回家?guī)椭胰?,而這又常常是他們外出打工
的原因。
x盡管有些工廠在本地工人的工時方面遵守法律規(guī)定,但允許或強迫外來工超時加班。外來工通常
也愿意超時加班以補充他們的低薪水或者因為他們認為可以更快還清債務(wù)。
x很多外來工住在廠內(nèi)條件惡劣的宿舍里或在當?shù)刈夥孔 9S不提供幫助,而外來工無法獲得融
入當?shù)匚幕铜h(huán)境的資源。很多工廠不協(xié)助外來工寄錢回家,不提供外來工與其家人經(jīng)常溝通的
工具,在緊急情況下不救助外來工,例如家人生病或死亡。
x總體來講,外來工沒有法律權(quán)利。他們經(jīng)常得不到雇用合同;或要他們簽訂負有法律責任的合
同,但由于合同不是用外來工的本土語言,他們讀不懂,這限制了他們的權(quán)利。在整個雇用期
間,從應(yīng)對中介機構(gòu)到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直至雇用結(jié)束尋找新工作或返鄉(xiāng),外來工都遭遇巨
大困難。而離開家人和社會網(wǎng)絡(luò)又使他們在這些困難面前更易受到嚴重剝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