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5 審計范圍
審計小組需要訪問:
*生產區(qū)域;
*工廠區(qū)域(設備間、廢水處理,....);
*辦公區(qū)域;
*材料、化學和廢物存儲區(qū)域;
*分銷中心/裝運和接收;
*食堂和廚房;
*工人/外來工人的宿舍和廠外住房(如果公司或勞務中介擁有/租用了供工人使用的住宿區(qū))。
7.3.6 從受審計方管理層和工人處收集信息
從管理層和工人處收集信息是工廠評估的重要組成部分。聆聽和理解工人和員工可以從另外一個
角度了解工作實踐和條件。在驗證審計的全過程,審計師將與工人打交道,從而通過正式和非正
式渠道收集信息。正式互動指審計師所選擇的個人來自工廠的不同區(qū)域,不同的輪班或職位,并
且他們具有不同的責任。非正式互動指審計師將與個人在其工作場所、樓梯間、休息場所(例如,
咖啡間)進行簡短的接觸,...
為正式收集信息會話而選擇的工人的人數將取決于工廠的規(guī)模。面訪可能持續(xù) 20 分鐘或更久,
具體取決于是個人面訪還是小組面訪,或討論主題的性質。將與審計師互動的工人/員工的人數
基于全球領先的方式,并通過標準算法實施。 工人面訪采用審計師一對一或一對多的私人面談
形式。為了保護工人的隱私和保密,受審計方管理層不得在面訪中出現。從經理、其他員工和工
人處收集信息有助審計小組了解受審計方 CR 計劃的發(fā)展和實施情況。通常,審計小組打交道的
對象包括:
現場經理
生產經理
維護員工
環(huán)境經理
健康與安全經理
質量經理
人力資源經理
現場服務員工,例如,食堂、宿舍主管、保安
財務經理/薪酬經理
采購經理/供應鏈經理
現場醫(yī)療員工(適用時)
其他人員(適用時)
7.3.7 工廠走查
審計小組進行工廠走查的目的是為了觀察工廠所有區(qū)域的物理條件和當前的實踐。此觀
察有助于確定是否根據政策、聲明的實踐方式和有關法規(guī)實施活動。 審計師應自由查看
工廠的所有物理區(qū)域,并應確定巡視的節(jié)奏和指示而非接受管理層的指導。
在巡視過程中,建議審計師特別查看下列內容:
然而,在某些情況下,出于安全、治安或商業(yè)機密性的原因,現場管理層可能制定了一
些阻止訪問者在沒有陪同的情況下進入現場的政策。在這些情況下,除非管理層愿意給
予例外待遇,審計師應遵守受審計方的政策。
受審計方有責任向審計師說明安全規(guī)則和規(guī)定(在特定工廠區(qū)域的個人防護設備 –PPE),
并向審計師提供必要的 PPE(如有必要)。
審計師應獲得批準才能在工廠拍照。如果管理層沒有提供此類批準,審計師將在報告中
提及此情況以及對方給出的理由。照片不應包括產品、產品信息或其他專有信息。
在工廠走查的過程中,審計師在任何時候均不應中斷生產流。
7.3.8 文檔審查 :
作為驗證審計的一部分,審計師將審查有關記錄。例如,將審查薪酬記錄以評估工作時
間、薪水和福利。將審查的記錄數量基于審計師將面訪的工人/員工的人數。
除了個人記錄,審計小組亦將審查 EHS 管理體系文檔,例如,程序、許可、階段目標和
總目標、審計前的報告,....
作為最低要求,應為每個樣本審查三個月的工作記錄。應包含不同工作條件的時間段
(例如,經營淡季、經營旺季、特殊假日或請假時間,以及大多數當前的工作時間)。
在所有情況下,應在現場提供連續(xù) 12 個月的文檔,包括薪酬表、時間記錄、安全培訓、
機器安全防護、防火設備和危險材料。
必須在現場審計流程開始時提供審計師將審查的文檔的清單,詳見第 7.3.13 節(jié)。 如果在
第 1 天現場審計的午餐之前尚未提供文檔,則審計狀態(tài)將被定為“ 拒絕進入”作為文檔
審查的一部分,審計師可能需要記錄一些信息才能完成其評估。審計師不會在審計報告中記
錄任何機密信息,例如,個人身份信息。此外,EICC VAP 計劃經理將篩選所有驗證審計報
告 (VAR) 以確保在向授權的接收方發(fā)布報告之前刪除了任何潛在的機密信息 。
7.3.9 每日總結會議
審計小組將在每個審計日結束時與受審計方的管理層討論當天的發(fā)現,提供機會給受審
計方提交額外的證據,并討論哪些問題需要額外的信息來完成評估。
審計小組亦將概述剩余現場審計部分的日程,與受審計方管理層就此達成一致,并提出
任何其他需求以確保盡可能高效和有效地執(zhí)行審計。
7.3.10 閉幕會議
閉幕會議在審計的最后一天的結束時舉行。受審計方中參加開幕會議的原班人馬和將從
旁聽審計小組受益的其他人士應參加閉幕會議。
審計小組將概述團隊的發(fā)現并確保受審計方完全理解。受審計方亦將有機會提問并提供
其他證據或解釋。目標是為了就重大不符發(fā)現達成一致。
審計方將審查在所有活動(包括文檔審查、觀察及從管理層、員工和工人處收集信息)
中實施驗證審計后的發(fā)現。
審計小組將審查在審計過程中收集的證據并評估工廠在各審計領域的符合狀態(tài)。如果需
要其他信息或證據,則必須在此階段提出請求。編寫和交叉檢查收集的證據及后續(xù)制定
決策的過程是準備閉幕會議的先決條件 – 這指的是數據的三角剖析。
不符事項分類的目標是為了定義問題的嚴重級別,并通過在孤立、非系統性的發(fā)現和反
復發(fā)生或系統性的發(fā)現之間加以區(qū)分,從而確保更加準確地陳述發(fā)現。
審計小組將對各不符事項進行如下分類:
優(yōu)先不符事項
重大不符事項
不符事項風險
輕微不符事項
下列定義適用:
*優(yōu)先 不符事項:嚴重不符事項,并且具有重大和立即產生的影響。它們是預先確定
的,如工廠有 童工。如 果 發(fā)現優(yōu)先不符事項,審計師必須立即向工廠管理層和 APM
報告。其他優(yōu)先不符事項包括: 強迫勞工、可能直接危及生命或造成嚴重傷害的健康
和安全問題,以及可能對社區(qū)造成嚴重且直接的損害的環(huán)境問題。所有這些優(yōu)先不符事
項已經在審計協議中的問題區(qū)域用淺紅色標出。
審計師將通知受審計方,對員工立即產生危險的問題應在盡可能早的時間(但不應遲于
發(fā)現后的 30 天)糾正。在采取糾正行動之前必須使工人脫離危險。 對優(yōu)先不符事項 ,
應采取遏制行動以消除威脅,并應在審計結束之前完成,且由審計方作為審計方備注在
結論中列出。這不適用于工作時間和社會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