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在他有生之年將——無意間——掌握到他沒有刻意追求、過去也沒有人得到過的大權力。中世紀的教皇最支持精英知識分子,但自詡為所有思想和溝通渠道的中介者。在今天這史無前例的革命中,教皇的角色模式最足以描繪蓋茨將扮演的角色。
比爾·蓋茨,1955年10月28日生于美國西雅圖。1972年,與保羅•艾倫一起創(chuàng)辦了交通數(shù)據(jù)公司。1973年第一次成功地研制出微機BASIC語言,1975年創(chuàng)辦微軟公司。1995年,蓋茨投資5億美元為其“視窗95”開展促銷活動,一年內(nèi)“視窗95”共銷出3000萬套。根據(jù)《福布斯》資料,到1998年,蓋茨的總資產(chǎn)近900億美元。這使蓋茨成了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世界首富。
蓋茨在八年級的時候與摯友艾倫一起發(fā)明了一種在繁忙的十字路口統(tǒng)計過往車輛的電腦裝置。
在一個很偶然的場合,蓋茨和他的摯友艾倫同時注意到了《大眾電子》雜志封面上世界上第一臺個人電腦的照片,正是這本雜志里的有關介紹個人電腦的文章使蓋茨和艾倫下決心成立了微軟公司。當時是1975年,蓋茨才20歲。
有關蓋茨創(chuàng)業(yè)最有名的故事,也是風險投資至今最杰出的案例是,當年IBM公司找他為IBM的新型個人電腦寫操作系統(tǒng)時,蓋茨手頭并沒有現(xiàn)成的程序。但他知道有一家叫“西雅圖計算機產(chǎn)品”的小公司有一種操作系統(tǒng)叫SCO-DOS,他果斷地以75000美元買下這個系統(tǒng),加以改寫后,改名為MS-DOS,放到IBM公司的個人電腦中。就是這個名叫MS-DOS的操作系統(tǒng)打下了后來微軟帝國的江山?,F(xiàn)在IBM每賣一臺電腦,都要付給微軟版稅。目前,全世界約有7000萬臺IBM和與IBM兼容的個人電腦,其中使用MS-DOS系統(tǒng)的約占市場的90%。另外蘋果電腦占該市場的10%,而蘋果電腦的軟件主要供應者也是微軟。
這項交易,被稱作是劃時代的交易。蓋茨眼明手快,看準了IBM公司的個人電腦將來會執(zhí)計算機市場的牛耳,為了拉住IBM個人電腦這個大客戶使用微軟公司的操作系統(tǒng),蓋茨就這樣把一個實際上不屬于自己的東西買下后立即又賣給IBM公司。如果蓋茨要等到自己寫出操作系統(tǒng),不僅會失去IBM公司這個大主顧,整個微軟公司的歷史都有可能重寫。
從這一“偉大”的交易中,人們確實可看到比爾•蓋茨的偉大之處。事實上,這也是一位優(yōu)秀的風險投資家應具備的素質(zhì)——并不是虛偽的謙恭與卑鄙的奸詐,而是在把握機會時的果斷、審慎與理智。
蓋茨的創(chuàng)業(yè)史,勾勒出一頁個人電腦發(fā)展的簡史。他的成功除了個人條件之外,也是時代所賜。蓋茨成長的20世紀70年代,正是個人電腦萌芽的時期,像各種行業(yè)的先驅(qū)一樣,他適時地掌握了先機。如果他晚生10年,與現(xiàn)在一樣聰明,可能也很難創(chuàng)造與今天同樣的成就。
任何一種新科技在成為趨勢之前,誰先洞察先機,掌握了這個新的科技,也就控制了未來的市場。蓋茨的成功可以證明,科技可以是壟斷的工具,掌握了時代的新媒體,就是最大的贏家。
在《幸運》雜志的訪問中,蓋茨給自己的定義是一個科技專家,而不是商人,他說做生意很容易。但是很多人不以為然,科技專家中比蓋茨聰明的人多得是。而蓋茨與眾不同的是,他是科技專家中真正懂得如何做生意的人。他除了了解科技如何在現(xiàn)實中應用,還深諳市場、法律和金融。
蓋茨的聰明和對市場的掌握,充分反映在他創(chuàng)業(yè)的過程中。70年代末,當他和摯友保羅•艾倫在電腦方面開始創(chuàng)業(yè)時,他選擇了軟件來發(fā)展。軟件相對而言,制作成本低,可以避開設廠的風險與競爭。
在美國人的口頭上,有關蓋茨的傳奇遠不止如此。他衣著隨便,眼鏡常不擦干凈,說話又直又沖,愛開快車,滿口是青少年最愛講的“COOL”(酷)、“SUPER”(絕了)之類的語言,無論怎么看他都不像是一個大公司的老板。
戴著一付厚厚的大眼鏡,上身穿一件普通的長袖襯衫,總是一條淡顏色、寬松的家常褲,比爾•蓋茨看起來實在不像是一般人想象中的億萬富翁。就是這個電腦奇才,1992年開始成為美國最有錢的人,當時他的總資產(chǎn)為63億美元。他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完全是白手起家的巨富。當時他剛剛37歲。
蓋茨自小便是個精力旺盛、活潑好動的孩子。至今,微軟總裁喜歡坐在椅子上前后搖晃的習慣仍在計算機行業(yè)盛傳,正如喬丹投籃時愛伸舌頭一樣,婦孺皆知。這種習慣已成為微軟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比爾•蓋茨前后搖晃,用來穩(wěn)定情緒,作出決策。
蓋茨的精明和他孩子氣的外表、談吐,形成了有趣的組合。蓋茨衣著很隨便,好幾次人家來參觀微軟公司或談生意時,都把他當成公司的小職員。有一次,他和摯友艾倫通宵達旦準備次日和IBM談判的材料,天亮時,一切準備妥當,這時艾倫才發(fā)現(xiàn)蓋茨沒有打領帶,他們只好跑到附近的百貨商店門口,等著開門買領帶。
蓋茨以愛開快車出名,他常因開快車而收到警察給他的超速罰單。甚至有一次警察懲罰他除了上下班以外,不準開車。
蓋茨每一次在公眾面前掏錢包時,整個世界都會看到有關交易的報道。或者說如果他沒有掏錢包,如一個商業(yè)報紙的閑話專欄稱有人看到蓋茨未付款就離開了酒吧,生氣的服務員追上去要錢;或如果他身上沒帶錢包時——如芝加哥的一位記者報道說:蓋茨從一個會議中心沖進了一輛汽車時,他的總管對另一位助手說:“你有他的錢包嗎?”助手沖上前遞上了錢包。這位記者說,這是成功的最高境界。你富有到讓別人為你扛錢包的地步。
如果說Internet已通達全球,把地球變成了一個村落的話,絕無夸張之意。事實上,Internet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以“滾雪球”的速度在世界范圍內(nèi)急劇膨脹。目前,它已把世界上175個國家的1200多萬臺計算機和近50萬個局域網(wǎng)連為一體。
在發(fā)達國家,把Internet的電子信箱(E-mail)地址作為僅次于社會保險號碼的最重要的個人標志物的人,已不僅限于研究領域和白領階層,范圍已擴展到沿街乞討的乞丐?!毒W(wǎng)絡為王》的開篇講述了這樣一個有趣故事:
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微軟公司總部所在地。當公司老板比爾•蓋茨步出一家餐館時,一位無家可歸者攔住他要錢。這并不奇怪:蓋茨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擁有資產(chǎn)數(shù)百億美元。接下來的事令見多識廣的蓋茨也目瞪口呆:游浪者主動提供了自己的E-mail地址(西雅圖一家社會庇護所在網(wǎng)上建立了地址以幫助無家可歸者)。“簡直難以置信”,蓋茨之后說,“Internet是很大,但我沒有想到無家可歸者也能找到那里。”
1997年3月26日美國加州的Zona公司的研究報告宣稱:到2000年整個Internet互聯(lián)網(wǎng)與Internet內(nèi)部網(wǎng)市場將達到1000億美元,相比1996年全球356億美元增幅將達181%。網(wǎng)上價值千金,淘金機會誘人,一場有史以來最激烈的商戰(zhàn)已拉開大幕,讓大家先看IT(信息技術)界的第一條好漢——比爾•蓋茨先生的表演吧。